概要:
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而非传统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投资者可以通过观测企业ESG评级来评估投资对象在绿色环保、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对企业是否符合长期投资作出判断。
从ESG信息披露监管特征来看,各国对ESG报告披露程度和监管指引不同,但报告披露已经成为国内国际趋势。
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主动进行ESG信息披露,但因为缺乏详细的披露标准和规范指引,报告的广度和深度不尽相同,并且披露的信息很少涉及负面信息。
部分央企、国企成立单独的ESG部门,客观上分离ESG部门与原有的合规部门,并没有很好的兼容ESG披露与合规,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一、ESG报告披露的基本内容和报告的市场需求
1.1 ESG报告基本内容
ESG在国内的监管机构包括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它们对ESG 报告需要披露的规定内容不尽相同。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国资的管理部门,对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也提出了ESG信息披露的要求。
归纳起来,两大交易所在环境方面(E),对企业污染防治、排污信息均提出了要求;社会责任方面(S),都强调了对社会公益、职工权益的披露;在公司治理上(G),投资者关系、内部监控的信息均被要求披露
另外,上市公司中的重点排放单位,披露污染信息和防治措施;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等高能耗上市公司需要披露消耗、污染、及防治措施和目标;所有上市公司应披露可能影响股价的环境信息。
总之,ESG 报告需要披露的信息,是围绕环境(E)、社会责任(S)、公司治理(G)三个方面。目前中国尚未有具体的披露标准和规范指引,披露执行的标准,70%A股上市公司参照GRI标准。对于港交所上市公司,气候等等相关信息也是披露的内容,在强制披露方面与国际标准接轨。
ESG报告披露的形式包括,“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半年报和年报”。正如阿里巴巴的张勇所说,了解阿里巴巴,只需要看它的财报和ESG报告,归纳起来,ESG报告就是企业经营中,非财务信息的实质性披露。
1.2 ESG报告市场需求
ESG是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于2004年提出的国际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目前,ESG日益成为投资新规则,国内资本市场对此关注度持续上升。
2006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交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及发布“上交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香港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生态部《关于印发“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有关ESG的标准指引陆续出台。
2022年7月,深交所推出国证ESG评价方法和ESG指数;2022年国资委先后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报告》、《关于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ESG信息披露的建议函》,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2023年之前争取实现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根据以上规定,目前ESG报告的市场需求,以自愿披露+强制披露结合,每年需要出具报告;部分重点排放单位及其子公司被要求强制披露。截至2023年6月,沪深股市共5076家上市公司中,已经有1755家主动披露ESG报告(来自新闻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
上交所强制要求在科创板申请上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强制要求科创50指数的成分股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或ESG 报告。
深交所强制要求纳入深证100指数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2023年争取ESG专项报告全覆盖。
另外,根据香港联交所的规定,全体港交所上市公司均需要每年强制ESG信息披露,当然包括在港上市的中概股。
综上,ESG报告主要适用对象是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港交所的全体上市公司、央企国企。从趋势来看,ESG报告的强制披露存在持续的需求,并且需要强制披露的企业越来越多。
二、ESG报告与合规的关联性
2.1 目前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成立了专门的ESG部门,一些央企国企或上市公司也成立单独的ESG业务部,目的是满足出具ESG报告,提升评级的需求。
但我们认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ESG 部门是接受企业委托代为出具ESG报告、提供评级咨询,这是其目前开拓的一项重要的咨询业务。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已经具备风控部门、合规专业部门,再单独设立一个ESG 部门,其必要性值得商量。
2.2 ESG报告需要披露的内容,其实是涵盖在合规报告中的。
较以往的企业每年一次的合规报告,ESG报告需要披露的内容增加或突出了环境(环保)部分、社会责任的内容。
但究其根本,环保合规本来也就是合规报告的一部分内容。在目前双碳大趋势下,碳排放合规也是合规的一项重要内容;至于社会责任方面,本来也是企业道德合规层面的必须内容。
企业环保合规(包含碳排放合规)的监管压力:
(1)来自国内环保部门的监管。例如目前施行的碳排放配额制度,超额使用碳排放配额,企业要不在配额交易市场购买排放配额;要不就要受到环保部门的处罚。
(2)来自中国加入的巴黎协定的碳排放减排和碳中和的义务约束。
(3)来自额外碳关税的征收。例如今年10月1日,欧盟碳关税开始执行,将对来自欧盟以外进口的钢材、水泥、化肥另行征收碳关税。碳排放不合规,势必大幅增加中资企业出口欧盟的成本。
(4)来自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压力。例如,中资企业需要进入某些跨国公司的供应链,需要对环保和碳排放进行解释说明,不合规就会被排除在跨国公司的供应链之外。
因此,环保合规、碳合规并不是独立于合规之外的内容。ESG报告虽然突出环保、碳合规,却并没有突破合规的内容。
2.3 合规的“规”体现在五个层面:刑事合规、行政合规、民商合规、道德合规、伦理合规。
环保合规和碳合规本身强调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兼有行政合规和道德合规、伦理合规的内容。
综上,ESG报告是一份合规理念下的企业非财务的实质性、全面性的报告。
目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业务部和社会一些咨询公司在帮助企业代为撰写ESG报告,收费也非常可观。但我们认为,ESG报告仍然属于合规报告的范畴,合规律师应当更多的介入到这个新兴的法律服务市场中。
三、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的建议
3.1 行业统计发现,生物医药、化工、机械设备、电子、公用事业等行业的ESG报告数量居前;银行的披露率高达100%,即使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披露率也从2019年的75%攀升到2022年的85%以上(以上数据来自新闻报道)。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合规要求越高的企业,ESG 报告的披露率越高。合规与ESG 报告披露、ESG评级呈正相关。
3.2 监管部门应加快ESG信息披露强制性与标准化进程。
ESG披露是整个资本市场投资和自愿配置的一项基础工作。ESG信息披露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硬实力的综合体现。
如果国内的ESG信息披露缺乏标准,与国际ESG标准又无法接轨,这样的信息披露恐缺乏权威性、也难以得到国际认可。
3.3 建立健全ESG 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的ESG评级分为7级。企业如果能够获得ESG高评级,对于企业在国内、国际的声誉具有相当的好处,融入到全球供应链会相对轻松得多,甚至能够获得一些豁免。
因此,国内ESG评级的机构、评级的标准、与国际评级的互通互认非常重要。
3.4 资本市场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业务优势,促进企业环保合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资本的力量相对是比较强大的,如果资本市场的两大交易所、各种投资人,关注企业的环保合规、碳合规和社会责任,那么企业也一定会关注这些内容。
感谢上海租赁业协会秘书长赵宏伟先生、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葛巍先生对本文的指导
国内有影响力的优秀律师,提供全方位、多领域、高质量的专业法律服务,始终不负所托。